-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從資本動態及企業擴產看正極材料發展趨勢
-
從資本動態及企業擴產看正極材料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16-09-19 16:22:08 ??來源:湖北德樂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人氣值:
GGII調研顯示,2016年至今國內正極材料領域投資額(含規劃金額)超過200億元,其中資本市場(收購、增資、合資、新三板定增)投資額超過50億元,現有企業擴產及新建工廠投資額超過150億元。
圖表1 2016年1-8月正極材料領域投資額分布(億元)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
從投資方向和標的來看,資金主要投向鋰、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特別是鋰和三元材料,而錳酸鋰、鈷酸鋰的投資較少。
圖表2 2016年1-8月正極材料投資領域分析(億元)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
從具體項目來看,富臨精工、重慶特瑞等在磷酸鐵鋰投入較大,格林美、當升科技等在三元材料投入較大,西部資源、吉恩國際、天齊鋰業等在鋰方面投入較大。
圖表3 2016年1-8月正極材料主要投資項目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整理
資金主要投向鋰、三元材料及磷酸鐵鋰等三個領域,主要受下游終端需求帶動及技術發展趨勢影響,具體原因如下:
1)鋰產品供需緊張,毛利大幅上升,產品盈利能力暴增,且從終端需求來看,未來幾年鋰產品的需求高漲。
圖表4 2015-2016年9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走勢(萬元/噸)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
從GGII跟蹤的數據來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2015年1月開始回升,從4.3萬/噸,上漲到2016年3月份的峰值17.1萬/噸,漲幅超過297.7%。2016年5月開始,受電池目錄強制要求、國家補貼調整方案遲遲不公布、騙補名單公布等影響,下游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速放緩,因此碳酸鋰需求降溫,價格開始回調,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處于高位。從國內主要幾家上市公司的鋰產品毛利走勢來看,今年均出現大幅增長。
圖表5 國內主要鋰概念上市公司毛利(%)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整理
從需求來看,動力鋰電池將引來快速發展期,碳酸鋰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元素,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碳酸鋰的需求將不斷增長。GGII預測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超過250萬輛,動力電池的需求超過135GWh,對碳酸鋰的需求超過12萬噸,是2015年7倍。
2)終端續航里程訴求長期存在,且補貼退坡帶來降成本壓力越來越大,三元材料高能量密度優勢逐漸凸顯,因此多方資本搶灘三元材料。
目前國內熱銷的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為150~250公里,只有傳統燃油車續航里程的一半。且當前國內充電樁較少,車樁比為8:1,遠低于國家規劃的1:1,里程焦慮是消費者不愿意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因素之一。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整理
提高電動車續航里程是終端消費者的長期訴求。目前提高續航里程的途徑主要有2個,一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二是整車輕量化。當前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空間更大、效果更明顯。國內動力電池用正極材料主要有磷酸鐵鋰、三元材料、錳酸鋰等,以磷酸鐵鋰為主。GGII調研顯示,2015年國內動力電池產量中,74%為磷酸鐵鋰電池。
圖表6 2015年中國動力電池產量占比(%)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
磷酸鐵鋰單體電池能量密度目前已經達到135~140Wh/Kg,其提升空間有限。三元單體電池能力密度可以達到180~200Wh/Kg,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三元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優勢逐漸得到業內認可。
3)受三元電池暫緩用于商用車利好,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生命周期延長,需求量保持上升。
2016年1月,工信部出于安全考慮暫緩在商用車上使用三元材料動力鋰離子電池,大幅減少了三元材料在商用車領域的運用。GGII調研顯示2016年上半年國內純電動商用車中使用的動力電池中92%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
圖表7 2016H純電動商用車使用電池比例
圖表 8 2016H混合動力商用車使用電池比例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
由于商用車電池裝載量大,單車載客數多,且商用車的安全防護成本投入一直以來低于乘用車,因此商用車對動力電池的安全要求更高。另外商用車空間大,對電池能量密提升的迫切度小于乘用車。GGII調研顯示國內商用車目前主要用于公交車,全國公交車保有量為60萬輛左右,未來幾年,公交車將陸續替代為新能源汽車,每年的更新量為8~10萬輛,因此對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需求長勁保持,這直接帶動磷酸鐵鋰材料的需求。
從今年資本的投向來看,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市場規模成長空間大,具有投資價值。GGII認為,雖然以上幾種材料均具有投資機會,但這幾種材料所處階段不同,需要區別對待。
具體來看:1)2015年至今碳酸鋰價格一路飆升,供需偏緊,因此引入多家企業投資進入該領域。需注意以下風險:
①全球鋰資源儲量約為1350萬噸,按照每年開采8萬噸金屬鋰,可以開采168年;考慮動力電池回收,那么至少可以使用200年;
②下游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降成本壓力將不斷加大,到一定階段將要求供應商降價,且下游廠商的議價能力會越來越強,因此碳酸鋰等上游原材料的價格會逐漸回落;
③動力鋰電池處于快速成長期,對碳酸鋰的需求量保持增長,但折算成金屬鋰的需求量仍較小。所以GGII認為,在投資碳酸鋰時需要詳細規劃產能,并不斷改進工藝,提升生產效率,逐年降低成本,只有如此,才能保持碳酸鋰的長期盈利能力。
2)三元材料,特別是高鎳動力三元材料處于高速成長期。NCM622、NCA等在國外已經大批量應用,但在國內還處于小批量試用階段。從材料及電池仍存在穩定性差、效率低、良率低等問題,因此國內三元材料企業需要加大在高鎳三元材料的研發投入,且積極與下游電池企業協作,共同提升材料及電池的性能,從而加快高鎳三元材料在國內的應用。
3)磷酸鐵鋰市場空間將保持增長,但目前產業鏈(前驅體、材料、電池)的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若沒有一定的行業資源和技術基礎的企業,當前僅以資金規模切入該領域,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如產品穩定性和一致性難以保證、客戶資源缺少,客戶開發低于余地、成本高企、議價能力弱。
原標題:從2016年資本動態及企業擴產看正極材料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