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碳交易全解】交易啥?誰交易?如何交易?
-
【碳交易全解】交易啥?誰交易?如何交易?? 發布時間:2016-09-19 16:22:08 ??來源:湖北德樂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人氣值:
截至2015年底,全球的碳交易市場可分為三類:
跨國區域型:如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EU-ETS),是建立最早、規模最大、運行時間最長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國家型:如新西蘭碳排放交易市場(2008年啟動)、瑞士碳排放交易市場(2013年啟動);
小區域型(一國內):如美國的加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中國的7個試點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慶、廣東、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場。
碳交易,誰交易?如何交易?
交易標的:分為碳配額、碳信用兩類。一類是碳配額,即分配給控排企業的初始碳排放額度;另一類是碳信用,即,減排項目企業(包含新能源發電等)其主業生產過程產生了能量、但不產生碳排放,這個量可以單獨核算并抵消控排企業的碳排放量,稱之為碳信用,具體類型包括CDM機制下的核證減排量CERs、JI機制下的ERUs、以及我國自愿減排機制下的核證減排量(CCERs),等等。國際上配額、碳信用的交易量均較大,我國7個交易試點的主要交易對象是配額,CCER也有零散交易。
交易主體:控排企業、減排項目企業、金融機構等。1)控排企業獲取當年的配額后,若實際產生的碳排放量小于配額量,則多余的配額可以出售給其他控排企業;2)減排項目企業即碳信用的出售方,可以將核算、認證后的碳信用賣給控排企業;3)金融機構等,可參與期貨等衍生品的買賣,利用價格的波動賺取投資收益。
交易過程。1)在試點區域,控排企業的碳排放配額為政府免費發放,配額量根據企業歷史的排放量確定,未來每年發放的量逐步降低,以達到減排約束效果;2)控排企業的實際碳排放量需要雇傭獨立第三方的機構進行碳盤查;3)多余的碳配額在各個交易所匹配交易。我國的7個試點交易所,目前暫不可跨區域交易碳配額。
國內碳市場:年交易規模不到10億元,遠期空間600~4000億元
我國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對應7個現貨交易所,分別于2013~14年間先后啟動,主要以配額的現貨交易為主。
目前7個試點城市控排覆蓋的碳排放量約10億噸/年。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氣候司國內政策和履約處處長蔣兆理的公開發言,若全國碳交易市場成立,碳市場覆蓋的排放量可能涉及30至40億噸,僅考慮現貨,交易額預計達12~80億元;如果進一步考慮期貨,交易額將大幅增加,達600億~4,000億元。
原標題:碳交易實務:交易啥?誰交易?如何交易?